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心理调试 > 做快乐幸福的教师

做快乐幸福的教师

2009年06月03日 15:37:29 来源:教师Office 访问量:84


做快乐幸福的教师

    一、现代健康概念及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一)健康的有关概念

    健康定义:是一种躯体上的、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美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的虚弱现象。

    (二)俞国良教师心理健康标准

    1.正确的角色认知

    2.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

    3.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

    4.具有教育的独创性

    5.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能真实的感受情感并恰如其分的控制情绪。

    二、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的相关调查

    检测结果显示: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2. 问题产生的原因:

    教师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虚荣心明显;焦虑水平偏高;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工作繁重,心理压力大。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加之多数学校仍按"升学率"、"优生率"来考核教师,决定评优晋级和奖金发放;名目繁多的检查、考评、验收也使教师穷于应付。

    2.心理安全感不足。教师的社会地位、物质待遇仍然"不尽如人意"。新的竞聘制使不少处于弱势的老师不适应。

    3.教师需要的多元化长期被忽视。社会赞美教师的是春蚕精神、蜡烛精神,强调的是奉献、责任,可是相比较而言,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一个平凡人的需要,对他们的关爱不够。

    4.对教育改革的不适应。教育改革的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对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出了高要求,许多教师教学之余,必须为学历达标付出艰辛的努力。许多中年以上的教师由此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新一轮课程改革逐步在全国实施,新课程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媒体运用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职业的危机感、紧迫感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从未有过的知识恐慌、本领恐慌、交往恐慌震颤教师心灵。

    5.生活压力

    为了学生,好多教师无暇顾及家人和孩子的学习,以至苦于“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进入中年的教师,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牵累多,很少有娱乐、休闲的时间进行调节,身心疲惫,工作很难进入高潮。教师交往圈狭窄,若遇子女就业,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常为找不到良策而焦虑不安。

    三、教师的压力、挫折与心理健康

   A.压力与应激

    (一)何谓压力

    心理学里所说的压力,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那种紧张、焦虑感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应激反应状态,就是通常所说的心理压力。

    (二)何谓应激

    人们在感到有心理压力时,都会引起一些不同寻常的心身反应。如在感到紧张、焦虑的同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反应速度加快、活动效率提高或降低等表现。这就是应激反应。

    (三)压力与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压力引起应激,应激状态下,人们可能会有一些超常的表现,但这些超常表现都只是一种短暂的辉煌,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顶住水泥墙保护孩子的妇女在被发现后,进入休克状态,几天几夜不能苏醒;有人在扑灭厨房的大火后,脸色煞白,浑身无力,摊倒在地上,半天说不出话;经历了一场决定终身前途命运的大考后,有时整个人进入虚脱状态……这是因为在应激状态下的超常表现,是动用人体大量储备能量的结果,而这种储备能量一经消耗掉短时间内是很难补充的。每次动用储备能量都是对身心潜能的极大消耗,经常动用潜在能量,会降低对应激源的抵抗能力,加速人的衰老过程。如果在应激过程中出现了整体功能的减弱,适应水平下降,就有可能出现心理崩溃。

     对中小学教师来说,面临地震、遇到猛虎、扑灭大火一类强烈的应激情境是不多的,但是过大的工作压力、剧烈的职业竞争、人际关系的冲突、调皮学生的捣乱等一般的应激情境则是经常的、这中应激强度虽小,但由此引起的小烦恼会像“肉中刺”一样挥之不去。这种小烦恼小应激,日积月累,极有可能发生应激反应综合症。其主要症状为长期持续的疲劳、恋床、四肢乏力、腹痛、腹泻、记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淋巴结肿大、经常性感冒、无名低热等,由于大多数并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所以医生很难确诊。假如有人经常性失眠,极易疲劳,怕去某些地方,怕见某些人物,总是心惊肉跳,烦躁不安,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不必要地重复检查动作,那么就有理由怀疑自己是“心理感冒”了,这是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先兆。

    有研究表明,在各行各业中,最易患这种应激反应综合症的人群依次为飞行调度员、大中小学教师、企业经理、驾驶人员和警察。教师仅次于飞行调度员,位于第二位!

    A.应激是怎样产生的

    应激对于我们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但假如单单从身心健康的角度来说,消极作用是主要的。一个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人很难保持身心健康,因为他们可能会出现以下不良循环: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心身反应→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更强的应激状态…….因此我们最好避免应激情境。

     其实,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人们从生活中看到的东西是自己的心态的映照。假如你的心态是黯淡的,那生活在你的眼里就会是黯然无光的;假如你的心态是晴朗的,那么生活在你的眼里就会是充满阳光的。如果一个人总是带着无奈、怀疑、恐惧、忧虑去生活,那无意是在煎熬生命。反之,一个人倘若能生活在充满喜悦的安详之中,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这样的美好,他的心情就会一片宁静。

    B.面对挫折,怎样使自己坚强起来

    尽管如此,有很多事情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说别人容易说自己难。面对挫折,怎样使自己坚强起来,快乐起来呢?不防从这几方面去尝试。

    1.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可以有两中选择,一种是知难而退,见硬就回;一种是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不管是哪种选择,有利也有弊。选择前者,可以少碰钉子,减少挫折,避免产生心理问题,但是成功的机会却因此而减少了不少;选择后者,可以大大增加成功和自我实现的机会,但是你得时刻准备吃苦头,碰钉子,也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

    人们把选择前者称之为懦弱,选择后者称之为坚强。不管选择哪一种,应该说,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说,很难说孰好孰坏,都是一种活法,根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个性特征,只要适合自己就行。但是有一点,若是你想获得成功,最好选择后者。也就是说,做一个坚强的人,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勇敢地面对困难与挫折,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地追求成功。

    2.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为了避免人们在遭受挫折失败后引起强烈的心理挫折感甚至心理障碍,更多的时候是建议他们降低不适当的期望水平,重新调整目标,学会放弃。

   处理和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确实,对于教师来说,目标很重要,心理平衡也很重要;成功很重要,幸福、快乐也很重要。

    要保持这两者之间的平衡,就要将“树立远大目标,百折不挠”与“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相结合,而且必须是有机地结合。也就是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学者型教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为了成功,我们树立雄心壮志,必须拼搏,必须努力;但是努力了,奋斗了,既定目标达不到,就要及时调整目标,学会放弃。

    这里指的淡泊名利是说为了让自己有健康的身心,要不断调整自己对功名利禄的认识,此所谓不可不求,不可强求。

    如何把握这个度?最好的办法是同时确立两个层次的人生目标。

   一是最高目标:在主客观条件许可的范围内,积极地、主动地、努力地、充满热情和兴趣地去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尽最大可能追求卓越,追求自我实现,追求事业成功,追求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些什么,留下些什么。对教师来说,就是争取出类拔萃,成为一个学者型或准学者型教师。

    二是基本目标:追求人生平平安安,平平淡淡,平平稳稳,平平凡凡。对教师来说,教好书,育好人,努力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全家基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全家和睦、幸福、安康。

   3.灵活应变,另辟蹊跷

   4.发愤图强,不断升华

   C、如何在压力状态下使自己轻松起来

   1.接受现实,随遇而安

   2.合理宣泄,缓解压力

   (1)找人倾诉

   (2)自我宣泄

   (3)音乐调节

   (4)运动调节

   3.审时度势,学会放弃

   4.自得其乐,自我放松

    四、职业道德与教师心理体验

    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不同,引起的心理体验也不同,导致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有差异。即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途径之一就是设法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需要,也会向往各种各样的幸福,假如得不到自己所需要的,也会和别人一样产生不满、痛苦、抑郁、焦虑、恐怖甚至绝望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也会影响教师心理健康。但教师的角色身份决定了我们不仅是一个社会的人,而且是为人师表的典范,是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的知识分子。因此,教师应树立起更高尚、更深远、更圣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幸福观,这可以帮助我们摆脱许多烦恼和痛苦,在教育教学的神圣岗位上修身立德,战胜各种情绪困扰,构筑起幸福的心灵大厦。

    1.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摆脱焦虑和绝望的良药

    焦虑是因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表现为着急、牵挂、紧张、恐慌、不安等,焦虑过度就会产生一种绝望感。

    教师产生焦虑和绝望的原因:

    1.与教师的个性品质有关

    2.来自教育工作的压力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教师的职责是对每一个学生全面负责,让每一个学生德智体各方面得到长足的发展,可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千变万化的。现在的独生子女很难教育,尤其对班主任教师对那些“刀枪不入”的学生有可能焦虑和绝望会悄悄袭上心头。且教师的责任心越强,教师的期望和学生现实之间的差距越大,在教师内心产生焦虑和绝望的可能性就越大,程度越严重。

    有一个教师,责任心很强,学校将一个班风落后,学习成绩差的班交给她,老师虽有畏难情绪,但自尊心和上进心促使她不能推辞。她暗下决心非要改变班级的落后面貌,让领导和同事瞧瞧自己的能耐。

    开学后,她经过全面整顿,班级面貌大有改观。连过去的班级“老油条”也收敛了许多。但好景不长,但这位老师耐心的做细致的工作,使那些老大难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进步。但期中考试与其它班成绩相差一大截。这个老师好像被浇了一大盆凉水,自尊心和自信心极大地受挫,总觉得同事在背后笑话自己,更怕领导与自己谈班级工作。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持续半个学期的高度紧张,使她感到心力憔悴,精神恍惚,食欲不振,常常为班级的事感到莫名其妙的紧张和焦虑。在学校担心学生会出事,回到家晚上噩梦不断,焦虑和绝望伴随着生活,她渐渐失去了对工作和生活的欢乐和希望。

    恰在这时,这个老师从一篇报道中受到启示(一母亲为自己的聋哑孩子付出了十几年的爱的事迹),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开始反省自己:自己对学生远没有像那位母亲那样对学生付出无私的爱,也缺乏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耐心,自己虽竭尽全力转化落后学生,但其目的不全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还为了让同行领略自己带班的高水平,为了得到家长和领导的信任和好评。正是教育行为中搀杂了功利和虚荣之心,过多的顾及自己的面子和自尊心,不顾学生实际水平,急于求成,但一旦工作受阻就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作茧自缚,平添了许多烦恼。

    找到症结所在后,这位教师从观念到行为作了彻底的调整,从以前的管教者、监督者、评判者的形象,努力做学生的帮教者、引路人、严父慈母和知心朋友。淡化了名利思想,她开始把自己所有的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对落后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期待,及时赞扬学生的微小进步。一学期下来,班级成绩虽还在最后一名,但差距明显缩小,班风也大有好转,她的工作受到同事、家长、领导的认可,心中感受到了工作的快乐和满足,过去的紧张疲惫也随之而去。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神圣的爱,伟大的爱。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就必须要尊重学生。有项调查,问100名教师,“你爱你的学生吗?”90%的教师选择“爱”,又问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你们的老师爱你吗?”结果只有10%的学生选择“爱”。造成这样大的反差的原因主要是教师虽然爱学生却缺乏对学生的尊重,使得教师对学生的爱变成了教师的一相情愿,学生既感受不到教师的爱,也不愿意接受这种畸形的“爱”。

    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是中国历史上自尊心和自主意识最强的一代人,他们不会因为师长对自己的爱心而忍气吞声,他们既要求得到师长的爱,也要求得到教师的尊重。因此,教师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不能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教师的教育只有在情感的伴随和催化下才能奏效。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照顾他们的自尊心,他们才能感受到教师的真诚,才能理解教师的一片苦心,才能心甘情愿的接受教师的教育。而教师的喜怒哀乐和成败得失都是与学生的健康成长休戚相关的,因此,爱学生就是爱自己。

    全身心的爱学生也许能帮你摆脱工作中产生的焦虑和绝望。

    2.爱岗敬业——是释放痛苦、排除抑郁的良方

    不同的职业道德水准,不同的职业境界,会导致不同的心态带来不同的心理健康状态。

   有一位教师大专毕业后分配到一所农村初中任教,尽管是工农兵学员,他是该校当时唯一的大专生,他的感觉好极了,觉得自己各方面优于那些民办教师和中师毕业生。他雄心勃勃,立志出人头地,但他由于知识底蕴不够,满足于现状,躺在大专生的“太师椅上”做了几年的美梦;毕业不久她就忙着恋爱、结婚、生子,营造温馨的小家庭,早早地失去了事业心和进取心。正在他悠闲自得时,大学毕业生陆续到来,他们中有的相继由骨干发展成学校领导。此时这位老师没有去自省,反而怪学校领导不给自己机会,哀叹自己怀才不遇,觉得前途黯淡,对教学工作失去了兴趣,只为工资勉强应付。结果常常失眠,食欲不振,身体消瘦,整天萎靡不振,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不能自拔。

    另一位教师则不同。曾在因调工资时谦让使得工资永远低于同资历的同事,后由于名额有限和职称评定条件提高,他虽努力学完了本科学历,但与自己同时的同事已开始申报高级,而他才开始评一级。他曾经苦恼过,但他非常热爱教育教学工作。他将烦恼丢去,仍然满腔热情的投入工作,且感到工作着是美好的,他远离烦恼忧愁,心理永远年轻。

    面对挫折,只要能正确对待,及时排解负性情绪,保持健康、积极、乐观的心境,就能不断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3.团结协作——是消除猜疑、嫉妒、孤独的清洗剂

    教师劳动是在集体环境中以个体劳动形式表现的,学生的成才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但由于教师工作有相对的独立性,如果不注意自身道德修养,放纵自己的欲望,就容易引发嫉妒、猜疑和孤独,从而导致不少心理问题。

    如果能做到同事之间互相尊重、支持、团结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敞开心扉,坦诚相见,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心态平稳,做好工作,愉快生活。

   4.依法执教——是教师避免违法犯罪的法宝

    5.廉洁从教——是教师保持心理平衡的砝码

    五、课堂心理气氛与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的职业生涯至少有一半时间与学生相伴,而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处的最核心的地方,教师内心体验到的感受,大多与课堂有关。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课堂教学关系极大。

   (一)什么样的课堂会使教和学双方都感到快乐

    1.生活化的课堂才会充满快乐

    若教师对学生的精彩回答无动于衷,批评否定,学生不会高兴;若学生不能按照教师的教学设计回答问题,而是自说自话,另搞一套,教师会快乐吗?(举例略)

    要使课堂成为师生快乐幸福的源泉,关键问题是端正教师的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就让学校教育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尽快构建生活化的课堂。

    生活化的课堂的一个最显著特征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童年还给学生。

    2.对话:师生心灵互通的必由之路

    对话教育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式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互动关系。在这种关系占主导地位的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式的教师,学生则是教师式的学生,教师能把孩子当孩子,能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来与学生说话,师生之间敞开心扉、平等沟通、交往,在教学相长中师生共同领略探究性学习的精妙所在,共同享有创造性活动所带来的幸福和欢乐。

   怎样实现对话:

  (1)学会倾听:上海一所学校作过这样的调查“在生活中遇到烦

恼向谁倾诉”,结果令老师吃惊:90%的学生回答:写在日记上、保留在电脑里,写在飞机上非出去,几乎没有说向教师和父母倾诉。

    还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要出国深造了,临行前一天晚上电话约妈妈交谈,妈妈平时因工作忙,与女儿交流少,就早早回家与女儿话别。没想到女儿一上来就开始了对妈妈的控诉,她列举妈妈哪一次冤枉过她、哪一次怠慢了她的同学,哪一回伤了她的自尊……女儿别说边哭,妈妈在感到非常委屈的情况下耐着性子听女儿说了四个小时,妈妈想,天一亮,女儿就要远走高飞了,就宽容她,让她把一肚子苦水倒出来吧,省得背着走怪沉的。女儿痛说完后,母女相拥,女儿伏在妈妈背上大哭,母亲也哭了,楼着女儿问:“这些话你怎么不早跟妈妈说”,女儿说妈妈平时太忙,老没时间。

    成长中的儿童需要倾诉,他们希望成人能听一听他们的心声。不是孩子没有心声,而是老师和家长没有倾听。所以,作为老师和家长,要为孩子耐心“出租”自己的耳朵。日本东京街头出现了一件新鲜事,一个倾听者在广场上摆出了“我听您说”的招牌,并非为了谋生,而是免费听人诉说。原因是大都市的发展,孤独的人越来越多,倾听者这个职业应运而生。

   (2)学会接纳、包容:

   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容纳》。讲的是越战结束后,一个美国士兵回国后,在旧金山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我想请你们帮助我的一个朋友回来。”父母高兴的答应,儿子说这个朋友在战争中踩到了地雷,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他无处可去,希望能和他们住在一起,父母说,可以另找地方让他住。儿子坚持说希望能和大家住在一起。父母回答说,这样一个残疾人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沉重的负担,不会让这事干扰我们的生活。此后父母再也没有儿子的消息,几天后接到了旧金山警察局的电话,他们的儿子从高楼上跳楼自杀。悲痛的父母赶到停尸房时,他们惊愕的发现,自己的儿子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

    父母的包容是孩子心灵最后的港湾,最后的希望!拒绝残疾儿子回家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父母,使儿子最后的一线生命希望的曙光破灭了,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更要包容,换一种方式与学生交流,少一些命令与武断,多一些宽容与耐心,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会多一些好学生。

   (3)学会欣赏:

    赏识教育专家周宏,面对一个全聋的女儿,用赏识教育,使女儿成为中国第一个聋人少年大学生。她是一个不幸的南京女孩,刚生下来不久就全聋,面对残酷的现实,几乎绝望的父亲并没有放弃努力,凭着坚定的父爱,开始了抗争命运的艰难征程。他几乎读遍了全世界所有的治疗聋哑方面的书籍,研究透了全世界教育聋哑儿童的最新成果,最后终于找到了从“爱”到“行”,从“行”到“通”最终归结为“赏识”的家庭教育成功之路,创造了令全世界震撼的奇迹:全聋的女儿四岁开始看口型与人对话;七岁能够背诵圆周率小数点以后一千位数字;九岁开始博览群书;在普通小学连跳两级;初中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十六岁以优异成绩考入正常人就读的重点大学,成为中国第一个聋人少年大学生;大学期间自强不息,被评为全国十佳自强模范;20岁考上全世界最著名的聋人大学——加劳德特大学,2003年在美国获得硕士学位。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和孩子,是现代教师和家长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老师和家长都希望学生成人、成材、成功,最佳的办法就是:永远作孩子的赏识者,培养孩子的自信,欣赏孩子的才华。

    (4)敞开自己

    (二)教师的课堂快乐从何而来

    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不幸福全在于你自己。快乐意识一种感觉,快乐不不快乐也全在于你自己。

    教师要使自己心理健康,最好学会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快乐,创造快乐、播撒快乐。

    教师的课堂快乐从何而来

    1.从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来

    师生关系不仅是领导与被领导、统治与被统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还应该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学习伙伴、合作伙伴的关系。因此,教师必须排除自我中心意识,与学生保持一种心理上的双向互换,建立一种平等、友好、互助的师生关系。

    人与人之间心与心是相通的,只有体察孩子的心,才能赢得孩子的心。

    (1)要使自己快乐,就得以爱换取真情。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情的滋润,没有友好愉快、和谐的人际氛围,就不会有教育的成功。

   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纯粹的爱、科学的爱、理智的爱。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世界”、“有了爱就有一切”。

    真爱不仅仅存在于亲子之间,也存在于夫妻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甚至存在于人于自然万物之间。

    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心中有爱才能发现爱,成人拥有爱的眼睛,才能发现“棒”的学生。孩子是天使,他们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你爱他喜欢他,他通过你的眼神就能感受得到,一旦他接受了你的爱的信息,你说什么他都能听到心里去。成人爱的眼神,来自爱的发现。无论是什么人,一旦发现了令自己京戏的人或事,眼睛总会发亮。所以,爱的关键就在于发现,让自己心中的激情燃烧起来。

    武汉市有个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上课听讲的时候却特别爱举手,有时老师的问题还没问完,他的手就举起来了,可老师叫他起来回答问题是,他有回答不上来,课后,老师找他谈话,问他“你不会,为什么还要举手呢?”男孩说“同学都笑我,说我成绩不好,说我笨,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我就举手,想表现表现,可是,我真的不会。”学生的坦诚让老师感动,于是老师就说“以后老师提问的时候,遇到你真的会回答的问题,就举右手,如果不会,就举左手。记住了吗?”从此学生的学习大有起色。

   (2)要使自己快乐,就得以宽容唤起自尊。自尊心是人们要求社会和集体对自己的人格尊重的一种感情,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儿童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如果不注意保护,自尊心就会向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个人心灵的世界是靠尊严支撑的。不怕没有钱,就怕没尊严。教师家长要培养学生从小要有骨气、有尊严。尊严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一个乞丐的故事:一个乞丐在地铁通道摆着铅笔摊乞讨,来了一个商人,丢下一美金匆匆离去。一会这位商人又跑回来,人真地说:“咱们都是商人,都是买东西的,我刚才付给您钱,没拿东西,现在我要拿走。”说着蹲下来,挑了几支铅笔走了。

    商人的话大大震动了乞丐,他第一次听到有人称他为商人,第一次听到有人说他卖东西,他一下子找到了做人的尊严。从此他开始认真的经营起他的铅笔摊。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商人。一次他衣冠楚楚去参加一个商界聚会,在那里他见到了那位商人,他毕恭毕敬的走过去,深深的鞠了一躬,充满感激的说:“谢谢您,先生,是您让我找到了尊严!”

   尊严有如此大的力量,它能让乞丐变成商人,也能让一个人变成失去灵魂的乞丐。)

   马加爵是一个精神乞丐。他虽然以高分考入大学,但他的心理却发生了严重的扭曲,他自我封闭,极端压抑,极端自私,始终以自我为中心。他残酷地杀害了四名同学,也断送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马加爵杀人惨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尊严教育势在必行。

    (3)要使自己快乐,就得以信赖换取信赖。

    2.从师生换位的美妙感觉中来

    不仅仅是教学形式上的换位,关键是心理上进行师生换位。这需要教师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平视的目光,平等的语言,亲近的心态与学生沟通交流。

   人人都需要赞美,需要被认可。大人如此,学生亦如此。因此我想告诉所有爱孩子、关心孩子成长的人们,调动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吝啬给予他们的赞美和赏识。

   3.从教师良好的自我效能感中来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工作是否有成效的一种主观体验,即能对自己的努力结果产生实际的感受,从而使自己不断受到鼓舞,自信心和行为动机不断增强。

    自我效能感强的教师,能及时发现自己的进步,充满信心的投入工作,会使自己的潜能和才华发挥到极致,时不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高峰体验”。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则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常常被失败感、挫折感困扰,缺乏自信心,体验不到工作带来的快乐

    六、几种心理调整的方法

    1. 控制呼吸法

    2.自我剖析法

    3.学习转移法

    4.投身自然法

    5.心情放假法

    6.沐浴放松法

    7.肌肉放松法

    8.摆脱常规法

    9.自我宣泄法:找个知心朋友谈心,聊一聊,把心中的不满、抑郁释放出来。如果长期压抑,则会造成抑郁。

    10.音乐调节法 

    11.运动调节法:运动可以消除心理疲劳,也可以疏解心中的不快。

    12.轻松大笑法

编辑:徐月枝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宁夏平罗县中学思想政治教研网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宁夏平罗县教研室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